11月30日上海芭蕾舞团2016年新作——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年”特别创排的原创芭蕾舞剧《哈姆雷特》作为“舞动长宁” ——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参评剧目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隆重上演。
关于“荷花奖”
作为由中宣部批准立项、全国性舞蹈艺术专业奖项的“荷花奖”,是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的专家奖,这是对近一段时期内全国新创作的优秀舞剧、舞蹈诗的一次集中检阅,也是一次高水准的比拼。
“舞动长宁”—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评选活动于今年11月26日至12月10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举办。
上海芭蕾舞团2016年全新创排的原创芭蕾舞剧《哈姆雷特》是五部入围终评的作品之一。
2016的“角逐日记”
“荷花奖”对于上海芭蕾舞团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舞台,这里记录着上芭艺术原创力的发展、艺术风格的蜕变、打造舞台经典的努力以及芭蕾明星的涌现。
近年,上海芭蕾舞团的参赛作品呈现出更多的时代感和多样性。2013年,根据夏洛特·勃朗特文学著作改编的现代芭蕾舞剧《简·爱》囊括荷花奖作品、编导、表演四金一银五项大奖,考究的舞台视觉、当代而独有张力的艺术风格、创新独到的编导视角让上海芭蕾舞团实现了新的蜕变。
本次是上海芭蕾舞团第四次参加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的评选。相比2013年的创新剧作现代芭蕾舞剧《简·爱》,今年创排的原创芭蕾舞剧《哈姆雷特》是为了纪念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使用国际化的创作理念,为上海芭蕾舞团演员团队度身定制的,呈现出新古典风格(New Classical)的最新力作。本剧从主人公“哈姆雷特”脑中的思维发展整个故事,在表演过程中,主人公“哈姆雷特”或在强烈地戏剧冲突中舞蹈、或在舞台一角独坐,成为了一条贯穿全剧的、核心情感线索。这样的设计在芭蕾舞剧的创作历程上实属首次,一方面它打破了舞剧惯有的叙事手法和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对演员提出了极高要求,体力、能力、耐力都被推进到了极限。可以说,这部芭蕾舞剧《哈姆雷特》是上海芭蕾舞团不断探索、寻求创新、力求触碰芭蕾艺术新世界的探索与实践。
作品以黑、白、红的主色调突显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孤独、扭曲、疯癫、冷漠以及复仇故事中的阴谋与血腥,并通过极富戏剧性的结构与多媒体投影的运用实现真实与虚幻世界的交织。“生存还是毁灭”,海派芭蕾在英式的雕琢下抛出了莎翁笔下关于人性的思考。
2016年11月30日,是《哈姆雷特》角逐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的日子。 当天上午九点,演员们早早地来到上芭位于虹桥路1650号的崭新排练厅,像往常一样进行热身。初冬透过落地窗的和煦暖阳,脚尖下轻轻扬起的微尘,美好而紧张的角逐日就这样开始了……
晚上七点三十分,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当座无虚席的观众席灯光暗下,来自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的青年指挥家张诚杰挥动指挥棒,乐手们奏起流转的旋律,这一刻,“哈姆雷特”的故事缓缓展开……忧郁、深陷各种困扰的哈姆雷特、脆弱的乔特露德、紧握权利的克劳迪亚斯、纯真的奥菲莉娅、时刻守护妹妹的雷欧提斯、善于操控他人的波洛尼尔斯等人物间复杂的关系、多样的性格和彼此间微妙的情感纠葛在演员们的全情演绎下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
扮演“哈姆雷特”的吴虎生较之首演呈现出更为游刃有余的表演,他将角色的复杂性、细腻、敏感的心理变化、寂寞无助的心绪把握得十分准确;饰演哈姆雷特母亲“乔特露德”的范晓枫依然持有着强大的气场,她的舞姿中既有王后本有的霸气稳重,又有焦虑、患得患失的不安情绪;饰演“奥菲莉娅”的戚冰雪表演上越发成熟了,她将这名贵族少女从单纯美好到失落绝望的心境变化表演得赏心悦目。不久前,她凭借这一角色的成功饰演获得了上海市新剧目评选的“新人奖”;饰演“雷欧提斯”的张文君和“霍旭瑞”的龚黎伟是上芭最具实力的“鲜肉”,他们的表演让角色丰满鲜活,成为全剧中不可缺少的关系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