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上芭加拿大之行已圆满收官
来源: 时间:2016年11月17日

 

如果要为本次加拿大演出设置一个关键词,那就是“浪漫”了:在看罢《吉赛尔》中白纱裙的飘逸、幽灵的神秘轻盈与意犹未尽的凄美情节后,素有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紧随其后拉开渥太华首演的大幕,唯美的东方生死恋在小提琴悠扬旋律的勾勒下尽展中国情韵。

在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支持下,上海芭蕾舞团四幕原创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如约而至,于加拿大加华文化中心献演两场。这部具有浓郁中国风韵的原创芭蕾舞剧不仅在国内演出市场炙手可热,在国际舞台上同样因其纯净的艺术气息、古雅的中国韵味屡获赞誉。

四幕原创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上芭于2000年以全套上海本土艺术家为班底创作的大型原创芭蕾舞剧,并作为当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开幕演出完成了世界首演。由团长辛丽丽担纲编导,罗怀臻任编剧,作曲家徐坚强以越剧的戏曲音调为基础创作了秀美的音乐;源于“梁祝化蝶”的意境,李锐丁以“蝴蝶”为题设计了本剧的服装;而江南园林山水则给舞美设计周本义、灯光设计陆才根带来了灵感。他们共同努力将这段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爱情传说通过芭蕾艺术进行了生动展现。这部“本土”创作的中国芭蕾曾赴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演出,为全国人民和国际人士所喜爱。

本次并非是《梁祝》首次在加拿大舞台上演,但却是第一次来到首府城市渥太华,观众们对这段中国爱情故事的芭蕾作品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当小提琴的经典弦乐响起,大幕拉开,江南的秀美、书院的古朴、庭院的雅致如画卷般慢慢展开,一一呈现。舞台上,舞者们以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表演讲述着中国式的温柔与深情,以海派芭蕾的典雅凸显着关于生命与爱情的种种思考。

谢幕时,从观众席传来的热烈掌声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芭蕾和中国的文化再度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演出结束后,有一位91岁的华侨老奶奶难掩心中的激动,来到后台感谢上芭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感谢大家将中国的芭蕾带到异国的土地上,并提出了愿意作为“上海芭蕾之友”的海外会员支持上芭未来的艺术发展,场面温馨而令人感动。

借此机会,我们也想向在海外依然支持上海芭蕾舞团的华人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给予我们家人般的支持,谢谢你们给予我们的温暖与力量。上海芭蕾舞团会继续致力将中国的文化以芭蕾的语汇推向世界,为大家带来更加精彩的芭蕾作品。

▲耄耋老人与上芭团长辛丽丽、首席明星演员吴虎生、主要演员李晨晨合影

为了让加拿大的观众更多地了解来自中国上海的芭蕾,实现中加艺术的良好交流,我们在献演两场《梁山伯与祝英台》之余,还在13日开演前进行了精彩纷呈的艺术互动。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助理、国家一级演员季萍萍与上芭的小伙伴们在加华文化中心迎来了渥太华中央芭蕾舞学校的学员们。

对于此次上海芭蕾舞团直接进入渥太华市民社区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加双方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文化处一等秘书孙毅先生、加中文化艺术协会张志刚先生、加拿大渥太华CSB教育局Kathy Ablett女士、渥太华中央舞蹈学校 Judith Davis女士都来到演出现场并致辞。

活动中,季萍萍老师在大师课上与学员们分享了芭蕾艺术的优雅,体验专业芭蕾舞者训练中的枯燥与快乐。而后,这些可爱的小舞者们带来了她们的表演,虽然稚嫩,但举手投足间让人感受到她们对芭蕾的满满热爱。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加华中心文化中心的落幕为上海芭蕾舞团加拿大渥太华的所有演出画上了圆满句号。作为中加文化交流的重头戏,上海芭蕾舞团不仅打出了令加拿大渥太华观众交口称赞的《吉赛尔》这样的“国际牌”,也打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充满中国特色的“本土牌”,并以大师课的形式与渥太华中央芭蕾舞学校互相交流,这种深层次的文化碰撞对中加文化相互交流有着积极意义。

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感谢所有到场的观众、感谢与时差抗衡的、敬业的艺术家们和演职人员们。因为你们才有了这份珍贵的回忆,将一直留存在我们的心里。

▲渥太华中央芭蕾舞蹈学校学员与上海芭蕾舞团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