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的文化交流使者——上海芭蕾舞团即将赴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参加2015-2016“中加文化交流年”闭幕演出
来源: 时间:2016年11月02日

 

在刚刚结束了经典芭蕾舞剧《白毛女》在广东为期十天的红色巡演之旅;在不惧超强台风的影响,创纪录地完成了一日三场的高强度演出之后,上海芭蕾舞团的艺术家们一回到上海,脸上的倦容尚未完全褪去,就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全新巡演任务而全身心地投入了排练。

11月7日,上海芭蕾舞团将以86人的强大阵容前往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参加2015-2016“中加文化交流年”闭幕演出。为当地观众带去有着“芭蕾之冠”美誉的浪漫芭蕾舞剧《吉赛尔》。

1841年6月在巴黎首演的芭蕾舞剧《吉赛尔》,以它传奇的故事及唯美的舞蹈,而被后世誉为浪漫芭蕾的巅峰之作。

18世纪末,欧洲风起云涌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社会制度,商人阶级逐渐兴起,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价值观。但工业革命到来,城市化进展加快,环境日益恶化,人们开始厌恶大规模机器生产,纷纷向往自然,追求恬静的乡村生活。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之下,浪漫主义运动开始萌芽,而浪漫主义芭蕾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的芭蕾大师和艺术家们都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梦幻中的美好,并用现实中的不堪作为对比和陪衬。

于是,现实和非现实、人间与非人间总是并存于一部舞剧中;于是,艺术家们钟爱于神话传说,钟爱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海涅的文学名著;于是,仙女、鬼魂等超自然的精灵形象成为主角;于是,“脚尖功”和“白纱裙”也为迎合艺术风格和人物塑造应运而生了。

《吉赛尔》故事来源于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在其《论德意志》一书中记录的维丽丝(Willis,一种婚前身亡的女鬼)的传说。这个故事给了法国诗人戈蒂埃以灵感,最终写成了农家少女吉赛尔与阿尔伯特伯爵之间的爱情,并先后由儒里·佩罗、彼季帕进行编创,成就了这部最浪漫的悲剧。

悲惨、伤感的人间世界,欺诈、虚伪和等级的偏见扼杀了一位纯朴天真的农家少女,她变成了女鬼,走进了维丽丝的王国。当前来祈求原谅的爱人阿尔伯特被女鬼包围,吉赛尔用真诚的爱情拯救了爱人的生命……

“人鬼情未了”的虐心爱情不是只有影视剧和书里才有,早在19世纪的芭蕾舞台上已经有这样一对跨越生死的恋人,他们用飘逸的舞姿讲述着悲情故事,用这段不圆满的爱情赚走观众的眼泪。

希望此次由上海芭蕾舞团带去的《吉赛尔》能为2015-2016“中加文化交流年”画上圆满的句号,相信这也是中加两国在文化领域开展进一步交流合作、深化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的全新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