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当地时间3月13日晚,上海芭蕾舞团原创现代芭蕾舞剧《花样年华》在巴黎 凡尔赛门体育馆剧场成功上演,拉开了上芭在巴黎演出的序幕。作为中法建交50 周年文化活动之一,由中法两国艺术家共同创排的芭蕾舞剧在法国本土上演引起了新闻界、艺术界的关注,《世界报》、《费加罗报》、《法国舞蹈评论》、法国电 视三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凤凰卫视、新欧洲等传统或网络媒体的记者还专门采访了法国编导伯特兰·德阿特和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上海芭蕾舞团首席主要 演员季萍萍、吴虎生领衔,张尧、张文君、吴彬、帖佳欣、周嘉雯等的倾情演绎,使得《花样年华》既展现了老上海的民俗风情,又突破了古典芭蕾的模式,开创出 现代芭蕾的新样式。热情的法国观众对这一具有浓郁老上海风情的舞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在观看后盛赞这一中法艺术家联手打造的 舞剧非常迷人,演员非常优秀。
中法舞蹈文化的融合凸显中国开放包容的艺术形象
《花样年华》是2006年由中法艺术家共同完成的一部芭蕾舞剧,也是上海芭蕾舞团首度尝试让外国艺术家参与原创,希望借助国际知名艺术家用世界的语言讲述 中国的故事。该舞剧上演后当年就获得全国歌剧舞剧音乐剧展演的第三名,2008年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更是突出了“海派芭蕾”的特点:浪漫而不奢华,细腻而 有张力。中国编剧曹路生让作品散发出独特的“上海味道”;法国编导伯特兰•德阿特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大胆运用新颖、现代又富有中国韵味的动作语 汇,强烈烘托了“人最美好的情感犹如花样年华转瞬即逝”的舞剧主题;法国舞美、服装设计师热罗姆•卡普兰以昏黄色调为基础,写实与梦幻交织的场景、低调奢 华的旗袍服饰,使舞剧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层次;在法国灯光设计师奥利维埃·奥迪欧的精心布局下,赋予了舞剧恰如其分的场景定位和人物情感。来到巴黎后演员们除了兴奋更有压力,看到街头巨幅海报、地铁海报和车身广告,让大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深感本次演出的意义非凡,虽然舞台条件不如上海的专业剧场,舞美装台 时间的限制也不能让演员有更多时间适应舞台和布景转换节奏,但所有演员都铆足了劲,只为了花样年华的美丽绽放。
本次在巴黎的演出是这部中法艺术家共同创作的舞剧首次踏上法国,编导伯特兰•德阿特难抑激动之情,不仅每天帮着排练,还不断地根据巴黎观众的口味增加了法国 演员的串场和法国小朋友的嬉闹场景,增添了互动感,让观众对上海的开放性国际性有了更为艺术的了解。当大幕拉开老上海市井风情的街头百态一一展现,观众掌 声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刻演员们信心倍增,由衷感到了艺术可以消融隔阂的宽慰。伯特兰告诉记者,与上芭的成功合作并到巴黎演出,使他收获了平生最高的艺术评 价,他感谢上海给了他信任、机会和空间,共同创作了这一作品。而来自法国舞蹈评论的一位资深评论家则对上芭演员能在古典舞和爵士舞之间游刃有余地展现技巧 非常敬佩,这位曾在贝嘉舞团当过演员的舞评者不仅高度评价演员的能力,也肯定了舞剧的完整性和艺术性。
原创力作展现上海城市新形象
这次在巴黎不仅要演6场花样年华,还要演2场白毛女,如果说花样年华是中法合作的产物,而白毛女则是中国芭蕾发展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今年也是白毛女首演 50周年,反映了中国学习外来艺术的过程,这两部作品作为商业演出同时登上巴黎舞台,传递了中国芭蕾发展历史和过程,也从艺术的角度反映了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侧面。从2013年12月起,巴黎地铁、巴士和户外巨幅海报进行了三轮的轮番宣传,大大提高了上芭的知晓度,而同时,作为“魅力上海”城市形象推广活动内容之一,上芭以剧目的经典性、国际性传递出魅力上海的无限魅力。3月20日,花样年华还将迎来国际书展的嘉宾前来观摩。